跳到主要內容區

【博士生論壇】迫使環境污染者付費:區塊鏈如何協助氣候談判

ImgDesc

 

原文出處:https://blockchainclimate.org/

 

證明汙染源來自何處是有效實施環境法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提供更多的可追溯方面,區塊鏈的特性或許能允許法庭更好地判斷污染源所在。

 

精準問責(Accountability)的必要性

根據過往案例,目前的科技還無法精準掌握汙染源責任的歸咎,常導致氣候談判往往無法有效判定汙染源出自何國,而使得環境法常有灰色地帶被不肖業者利用避嫌。

從以下範例可看到這一點:

企業X,來自於出口國A

將總部(HQ)置於歐盟國家B

並污染國家C

 

根據以往經驗,"企業X"雖然在C國活動,但無法對其在C國的污染進行究責。這是因為其子公司(B)會設法掩蓋母公司的責任歸咎。有些子公司甚至為空殼公司(shell company),沒有業務運營,也沒有員工,甚至沒有實體辦公室。它們不賺錢,也不為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相反,他們擁有一個或多個公司的資產,並作為一個冬眠公司(Inactive company)

 

若利用以上設置便難以確定汙染源所在。目前,只有當鄰國提出申訴有機會通過跨界損害(Transboundary harm)來找尋汙染源頭 ,但仍難以 將責任的歸咎釐清清楚。[1]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發現,在嚴格的國內司法管轄區,企業國內排放量平均減少29%。然而,與此同時,國外排放量卻增長了43%。換句話說,許多公司通過將污染活動轉移到國外來對國內嚴格的監管做出反應。[2]儘管大費周張的想舉證試圖證明損害來自企業,事實卻往往演變為對方辯護律師辯說為其它因素導致污染,包括地理距離(缺乏跨界損害原則)、周圍國家製造的污染影響當地空氣品質(責任的不明確)以及缺乏正確的 "科學之可受理證據" 來支持損害證明。

然而環境法當中明確的規定:引起侵權或損害賠償者應當為其後果付出代價, 不應有灰色地帶使犯法者能避開應付之責任。

 

就環境數據達成一致

如果能利用科技的輔助清楚證明某企業已支付了應當支付的費用(例如石油平臺成本、清潔費用或衛生費用),也就能間接證明了該企業已盡到了它的社會責任。因此,第一步應將可用於裁決的環境數據達成協定。區塊鏈可以存儲交易記錄或任何其他數據。其副本也被存儲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個人電腦上,通過數位化的操作流程提供真實性、透明度和可追蹤性。因為自動和透明的共同信任將能取代單方面的人為判斷,並且環境數據可更改為精確的百分比而非只單靠簡單的仲裁 “Yes” or “No”

當前量化影響氣候變遷的最大威脅該屬碳權的分配,但各國是否已對碳權的實際價值有一統一的共識仍有待商確。未來需要一項技術能使「巴黎協定」所落實的各項機制達成協調一致。定義一個在線的「CO2標準」將允許歐盟排放交易計劃(EU ETS)等碳交易市場的運作更為良好且無做假之疑慮。又如,確保無論是肇事者還是氣候法庭,在計算其損害金額或進行補償措施時,能達到數據上的精確。[3]區塊鏈當中的技術支持能確立正確、安全、且高效的數據傳輸。在氣候議題的應用上,可衍伸到包含:確立國家自定貢獻的發展(NDC)、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報告提交、智慧合同的簽約等等。

 

結語

在一個網路技術普遍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適用於準確衡量氣候變遷所帶來之各項指標。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正確測量各項有關碳的數據 (CO2);期許未來的新技術能開發出一套國際標準來分析並處理各項重要資訊。

 

[3] https://bit.ly/3d8sYIk

 

 

著者為清華大學跨院國際博士班博士候選人 熊哲賢

E-mail : bear010062@gmail.com

TEL : 0917140391

瀏覽數: